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戰(zhàn)地日記>詳細內容
廣告冰冷酒,一點、兩點、三點
作者:葉蕾 時間:2006-1-5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廣告業(yè)進入門檻太低,所以不容易產生行業(yè)內的自尊 及贏得行業(yè)外的尊重。在廣告的鼎盛時期,我的母校就至少有四五個不同系科開辦了與廣告相關的專業(yè),大有英雄不問出處的豪情;钴S在廣告圈的學院派人物也往往有迥異的學術背景:新聞傳播學的、社會學的、經濟管理的,甚至地理的(可以做房地產廣告),不一而足。很多人都是在一夜之間決定投身廣告, “ 策劃 ” 或 “ 創(chuàng)意 ” 是那些覺得自己富于奇思妙想的人們的崗位,而 “ 設計 ” 一職則為藝術院校畫藝不精的學生們找到新出路。
兩個迷夢
&
戛納緊隨電影節(jié)之后就舉辦的廣告節(jié)似乎給了廣告人一個藝術家的幻像,業(yè)內也真的次第推出了類似于 “ 終身成就獎 ” 的中外廣告教父,每年的國內外廣告節(jié)都涌現出可以比附為 “ 年度最受歡迎 ” 的明星 廣告人,部分廣告從業(yè)人員也刻意打扮得非常搶鏡,然而事實會證明這些都屬自娛自樂。
廣告業(yè)仍然是商人的派對,絕非藝術家的沙龍,那個俗稱 “ 業(yè)務員 ” ,專業(yè)術語叫 “ AE ” 的人才是廣告公司的命脈所系。所謂獲獎廣告,所謂創(chuàng)意,看起來和歐·亨利的小說或者手機短信段子的效果一樣,有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便會得到一片掌聲。那些短信寫手為什么不去做廣告?此外, “ 飛機稿 ” 就是 “ 為藝術而廣告 ” 生出的怪胎。
萬個評委
最重要的評委不是列在每屆廣告節(jié)獲獎作品集前面幾頁的那些面孔,而是客戶。
廣告文化是通俗文化的一種,它的受眾從三歲小孩開始。誰都可以置喙品評一則廣告,因為看廣告不需要專業(yè)訓練,不需要美學修養(yǎng),甚至不需要智商。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則廣告的評委,尤其假如他(她)正頂戴著一頂叫做 “ 客戶 ” 的桂冠。廣告業(yè)通宵達旦無休止的加班,重要原因就在于好廣告判斷 標準的闕如。廣告人要么堅持自己的原則要么屈從于客戶的意志,但問題是廣告主常常無法描述自己的意志,于是廣告公司通宵達旦地亮著燈來尋找客戶的 “ 阿是穴 ” ,像盲人摸象,更像那出叫《三岔口》的京劇。
以上為文章部分內容摘要,需查閱全文,請訂購《廣告大觀》雜志 作者為某廣告公司原副總經理、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